调查:真实呈现中学生的补习之路 补习班,逃不过?

时间:2019年07月08日信息来源:中国中学生报 点击: 收藏此文 【字体:

又是期末时。一个学年即将结束,要“转战”下一个学年的中学生们,都面临一个选择:是否续报课外补习班?

2018年年初,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,专项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,治理“超纲教、超前学”等行为。2018年年底,教育部联合九部门,出台史上最严“减负令”,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要求,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,严禁做出与升学、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等。

喊了十几年的“减负”,一直像一项“顽疾”,困扰着无数学生、家长和老师。直到去年,教育部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清晰、切实的解决方案,在收获众多赞成票的同时,也给“校内减负、校外增负”现象降了温。

2019年2月到6月,本报持续做了一项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情况的调查,发现尽管已有省市行动起来,着力整治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,但现实中仍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在暑假来临前,我们将调查结果报道出来,真实呈现中学生的补习之路,呼吁有关部门深度关注中学生的补习之难。

从今年2月开始,本报持续关注了中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。通过问卷、访谈等形式,陆续调查采访了北京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南和内蒙古等地的上千名城市中学生。

经调查得知,有91.8%的同学参加过课外辅导班,其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班的同学超过50%。中学生参加的课外班,主要是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主科课程的补习班。2019年寒假,多数学生补课长达十几天,占假期时间的一半以上;仅在语文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等几门学科上的补习费用,就高达两万元。这学期刚开学时,不少学生就提早报好了补习班。

尽管有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,但仍有不少中学生向本报反映,上校外补习班仍然是“刚需”,补习费用没有减少,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仍然很重。

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家庭年收入不到10万元,一年的补习花费低则3万元,高则10万元,四五万元是常态;课程费最高的一小时800元,最低的一小时200元。

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李玉婷的妈妈说:“我们家每月要为孩子花上万元补习费,而每月住房贷款还不到一万元,这大大加重了家庭负担。我们家长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,全力以赴供孩子。”

山东泰安一中的傅雨萌说:“上初中以后,光我一年上补习班、兴趣班的花费,就占我爸妈两个人年收入的一半。看着父母为了我省吃俭用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”

  北京十四中的曹添子同学说:“在补习班问题上,家庭投入的不仅是金钱,还有周末外出补课路上的奔波辛劳,以及父母在这过程中为了照顾我所耗费的精力。”

江苏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学点内,家长在晚上9点左右等待孩子下课 李响 摄

为了提高成绩,是学生上补习班最直接、最强烈的目的。然而,上补习班真的有用吗?

在参与本报调查的同学中,49%的同学认为上补习班“只是有一些帮助”,34%的同学认为“没有太大帮助”,甚至有11%的同学觉得“补习有反作用”,导致他们厌恶学习。

总的来说,各种补习班对部分同学确实有一定效果,但是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“灵验”。那为什么还要上补习班?

北京八十中的周冰倩同学说:“说真的,大家都在外面学,你不报你自己都心虚。我初中没有上过一对一的辅导课,当时还不能理解同学为什么要报这么贵的课程。但是上了高中我就怂了,开始使劲儿报班。只要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同学,大多都得去报。”

根据调查,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报补习班,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孩子的学习不放心;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,家长更是着急,到处找老师、家教、培训机构给孩子补课。主动参加补习班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是有“攀比心理”,看到其他同学纷纷报班,也会选择从众。


“精英教育”让家长焦虑

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,为上“名校”,很多家长焦虑不堪,往往选择给孩子提前补习,补习的阶段从初中升高中,降低到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园升小学。在参与本报调查的人中,超过60%的家长和54%的学生承认有焦虑。

北京八十中的侯贵平老师说:“家长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子女学习机会、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的过度恐慌,在考试成绩上过分敏感,乃至对子女课余生活有过多的控制。一句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’,还有所谓的精英教育的理念,把家长们都坑苦了。”

“谁真心愿意花大价钱出去补课啊?”有家长表示,“但是现在是水涨船高,你不补就肯定落后。”在中高考注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下,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多学,拼难度、拼名师,这也是补习费用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。另外,年级越高,花费越多,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。

可见,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、过高的期望和从众行为,使得上课外班成为一种“风气”。

调查显示,有67.7%的同学表示并不想上补习班,但是父母给报了名交了钱,自己只好去上课。下面是在调查问卷中,同学们透露的心声:

“我想痛痛快快地玩儿。每到假期父母让我去上补习班,我虽然不喜欢,但想到他们是为我下学期升学着想,也就算了。”

“我希望假期不要天天闷在家里,我还想参加一些课外活动,不喜欢父母为我安排补习。”

“要是不报这些补习班,我就可以跟好多好多朋友玩儿了。”

“父母把我的假期安排得满满的,放假前两天给我彻底放假,接下来连续10天上作文班,之后星期三上英语班、星期六上芭蕾班、星期天上数学和语文补习班,还有连续15天的游泳班……我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,没有一点儿自由。”

补习现象不仅在一二线城市盛行,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,补习班也大有市场。地处江苏沿海地区的东台,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县级市。当地家长对教育的投入比较大,主要体现在舍得让子女补课。

江苏省教育厅从2018年10月起狠刹了补课风,初高中学校的有偿补课有所收敛。但是在有些农村学校,补习班还在悄悄地开设,地点多设在偏远的地方,并且安排几道岗哨,发现有陌生人过来,立即打电话通知补课老师撤离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补课地点的附近就走了,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哪里补课。

在东台所辖的农村,小学生上兴趣班的较多,初中生以上补习班为主,尤其是暑假补课的现象比较多,哪门功课差就补哪门。一个暑假补课20天,实际上是20个小时,一个小时上一门课,收费800元。有的同学一个暑假要补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等好几门功课,负担就会很大,补三门课就得2400元。平时每周六上午半天的补课,一学期一般是每门课1000元。以一名初三学生为例,一年补习三门功课的费用就要8400元。

据家长说,补课主要是为了中高考,成绩不理想,就考不上好学校,“不补不行”。补课也确实能帮助一些同学提高成绩,但这种“暂时的领先”,其实意味着大量地重复做题,意味着大量课余时间要奔波在补习路上,意味着没有了踢球、嬉戏的时间,这种付出真的值得吗?

(作者:中国中学生报 编辑:周晓辉)
文章热词:中小学补习
延伸阅读: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调查:真实呈现中学生的补习之路 补习班,逃不过?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