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: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提升思维品质

时间:2019年05月31日信息来源:中国青年网 点击: 收藏此文 【字体:


图文无关 来源于网络

关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话题,学界已达成共识。譬如,要注重学生归纳、演绎、正向、逆向、发散、收敛、类比等逻辑方法的训练;要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、多方位、全视域的问题观,等等,不一而足。不过,以笔者浅见,上述皆属“思维方法”的训练,固然重要,但似乎尚未触及根本问题: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关键在于提升其思维品质。

那么,何为思维品质呢?思维品质是指人们运思的潜质或运思平台,它虽不能直接提供方法,但却是创新思维(包括思维方法)的母体和孵化器,它主要包括哲学思辨力、心智自由和好奇心的维持、兼综的视野、问题意识及思的韧性等品质。针对目前之现状,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。

首先,鼓励学生学习哲学知识,培养辩证思维能力。恩格斯在《自然辩证法》中言道:“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能力。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,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,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,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。”现代大哲牟宗三先生亦有“智润思”的说法——用哲学智慧来提升思维能力,皆强调了哲学对思辨力的滋润作用。因为高妙的哲学智慧充满了理性的思辨精神、谨慎的怀疑精神、客观的实证精神、连续的追问精神,必要的哲学训练确实能“滋润”并提升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。当然,学习哲学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哲学,还要善于学习孔孟、老庄、佛陀乃至柏拉图、康德、黑格尔乃至现代大哲学家的经典著作,让学生在东方有机整体性思维与西方“对反性”思维的碰撞、交锋中,渐次提升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。

其次,营造轻松愉快的学术氛围,以保持学生心智自由,滋养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品质。自由与好奇是哲学产生的土壤,亦是思维提升的必要条件,因为内心的自由乃是对付“僵化思维”的有力武器。须知,想象力乃是创造之源,“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”(爱因斯坦语)。同时,心智自由保证了好奇心的落地生根,好奇亦是人们认知的动力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引擎。枯萎、闭锁的心灵是难以产生好奇心的,即使偶尔存在,也难以结出果实。保持自由心智及建基于其上的好奇心对提升思维能力非常重要。

再次,开阔学生的胸襟,拓展其视野,培养其善于从学科间(交叉学科、边缘学科)捕捉灵感思维的潜质。提高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空间维度上,开阔胸襟,善于吸收不同的乃至相反的意见;在时间维度上,要兼综视野,既能用战略思维的“长镜头”看待问题,又善于用微观思维的“显微镜”触摸细节;在思维的整合维度上,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地突破学科藩篱与专业界限,深入新领域,以便捕捉诸如想象、灵感等非理性思维,实现思维的创新。钱学森先生曾多次强调自然科学与艺术要加强“联姻”,意在表明不同学科间、理性与非理性间、逻辑与艺术间皆可通过相互启迪、相互杂交,最终形成“兼综视野”以达到提升思维能力之目的。

从次,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。笔者认为,一流的学者在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。故而,院校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。某种程度上,问题意识乃是鉴别学者创造力的重要指标。为达此目的,高校应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,因为问题意识最终来自于批判性思维。批判性思维意味着理性的怀疑精神,它不盲从权威,而应服从理性、逻辑和真理,一句话,它只对真理负责。客观地讲,传统“填鸭式”的教育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,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·莱文指出的那样,“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,要让大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,这种能力是目前中国学生最为缺乏的。”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,变“填鸭式”为研讨式、对话式的教育,教育界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,因为这不仅仅涉及观念的转变,同时亦对老师与学生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

最后,培养学生“思考的耐力”或“思的韧性”。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“恒如一”的思考实践,要践行“连续的思”。思维能力的提升绝非仅仅靠外在的思维知识就能解决的,娴熟的游泳技术须下水游泳方可获得,真正的创造性思维须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,在具体问题的思考实践中实现。

要之,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,不仅仅有方法的训练,亦需思维品质的培养,尤其要重视长期的运思实践。人们唯有聚焦问题之“维”,以自由之心智发挥思之韧性(即思之实践),综合运用各种“思”之能力,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可得到切实的提升。

(作者:中国青年网 编辑:周晓辉)
文章热词:论文答辩
延伸阅读: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专家: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提升思维品质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